爱吃的人不少,注意到用什么油的却不多。也只有汪曾祺,这个“把口腹之欲与高雅文学拉得最近的人”(金庸曾这样评价),炒个青菜也认为“用猪油火爆,慎用酱油,起锅时一般不烹水或烹水极少,不盖锅或盖锅时间甚短。这样炒出来的青菜不失菜味,且不变色,视之犹如从园中初摘出来一样”。这种看法与袁枚在《随园食单》说过的话一致:“炒青菜须用荤油,炒荤菜当用素油。”
炒什么菜,放什么油,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大约是买得起什么油就吃什么油,而不是想吃什么油就用什么油。况且,对于日渐成为高端消费品的茶油,越来越多的人是吃不起了。
茶油,在湖南的乡村却极常见。这一看似反常的现象,其实有其深远的地理逻辑。湖南深居内陆,地理位置偏南,广阔富饶的低地丘陵十分适合油茶树种的栽培。事实上,对于一直以来被常绿阔叶林覆盖的湖南来说,油茶这种低矮的小乔木,与柑橘属的小乔木一样,同样发源于此。
唐代贬居永州的柳宗元曾在门前移栽油茶,做冬季的观赏植物,呼为“海石榴”,看到硕大的红色茶花,自然让他想起长安的石榴来了。这些油茶树种也是冬季蜜蜂的蜜源植物,对于长江以南中华小蜜蜂的冬季存活又至关重要。
所以,众人皆知湖南人爱吃辣椒,却少有人注意到湖南人对茶油的消耗也是首位的。而无论从产量还是日用上看,茶油都有着比辣椒要更加久远的栽培、加工史,对于无辣不欢的湖南人而言,茶油成为了久被忽略的生活底色。 文/钱烨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