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聚焦新闻 > 正文

别丢了掌盘又丢了礼仪[海东时报]

文章来源:[海东时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2-07 05:58:58

时报评论员 周海新

在青海东部农业区,每逢红白事就要举办宴席。或隆重、或简单,但其中蕴含的文化和礼节是丰富多彩的,用青海人的话来讲,那就是“讲究”。

春节期间,笔者前往乐都区中岭乡一亲戚家为长辈祝寿,在宾客们落座宴席开始后,主人家的孩子用双手端菜,这一幕恰巧被其母亲看见,严厉地教育道:“这个娃娃咋用手端菜着?掌盘没有吗?赶紧用掌盘端……”

一般来讲,端菜时左手托盘,五指触底盘,手心中空,缓步将菜品端至桌前,由负责照顾该桌客人的“执事”来端上桌。上完菜后,必须要回到厨房,切不可拿着掌盘站在一旁,那样会有逐客的嫌疑。为什么一个小小的掌盘会有这么多的讲究呢?这就不得不说一说中国的传统文化了。

在先秦时期,盘是礼器,也是一种盛放食具的器皿,被称之为“案”。这种器物出现时间很久,早在《左转》中就有记载。后在战国时期,出现了有足的“案”,这就是桌案、桌子的原型。可见,掌盘早于桌子之前就被中国智慧的劳动人民所创造。最有力的证明便是《后汉书》所记载的“举案齐眉”这个成语了。这个成语的故事是:陕西咸阳妇女孟光,敬重丈夫,为其端饭不敢仰视,把头低至眉毛与手中木案水平。这虽是男尊女卑的封建帝制社会时的写照,但也真实或侧面客观反映了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

这种用掌盘端菜上菜的传统一直被传承至今,虽经历了岁月的洗礼,但代表尊重的本义却始终没有变化,与现代礼仪的内容所重复,在乡村和高规格活动中多见,在城市一般活动中少见的现象。

回想过去,在经济社会发展相比落后的20年前,青海东部农业区老百姓家遇到红白事,必定在家里举办宴席,不只是图热闹,更重要的是节省。那时候,办红白事都要成立相应的临时组织,所需的锅碗瓢盆、桌椅板凳都是乡邻们“支援”的。其中,掌盘或者称之为饭盘的物件,是必需品。原来的掌盘大多是木质的,在其画上图案并油漆过的一般都是家庭条件好的人家才有。后来木质掌盘被铁质和塑料的所代替,木质掌盘也就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在掌盘中蕴含的文化礼仪也被慢慢抛弃。最现实的证明就是,一些年轻人都不知道什么是掌盘,那就更谈不上“掌盘文化”了。

中国是礼仪之邦,海东作为黄河上游河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肩负着传承传统文化的重担。其实,这几年海东一直在为此努力着,而今年“青海年·醉海东”系列活动更为直观的将这种目的表现了出来。

掌盘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文明。我们不能丢了掌盘,又丢了礼仪,更丢了老祖宗留下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