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聚焦新闻 > 正文

体育人70年的春节记忆[湖南日报]

文章来源:湖南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2-09 06:05:41

    2月6日,中国国家体操队在北京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体操馆集训,以刻苦训练的方式度过新春佳节。图为中国国家体操队队员章瑾在训练中。 新华社发

       运动员们的70年春节记忆

    大年三十,中国柔道队仍在北京奥体中心挥汗如雨地训练。根据计划,这个春节他们只在5日(大年初一)下午放假,6日出发前往法国参加9日开赛的巴黎大满贯赛。

    对很多运动员来说,这样的春节记忆并不鲜见。常年在外训练比赛的平昌冬奥会冠军武大靖就表示,自己已经超过十年没有在家过春节,陪父母过个春节吃顿团圆饭成了“最幸福也最奢求的一件事”。

    当然,没有比赛任务的时候,运动员们也能有些假期。在79岁的国家级武术裁判马春喜的记忆中,从1978年进入河南省武术队当教练,到1999年退休,20多年时间里,每年的春节一般只能休息一两天,其他时间基本都在训练,“改革开放初期,条件很艰苦,没有专门的练武场地,就在体育局的院子里扫出一片地,全是泥土地,练几个小时下来,浑身都是土”。

    虽然那个时候条件艰苦,但只是相对如今现代化的训练条件而言。马春喜清晰记得1948年开封刚解放的时候,一家人跟着祖父在大相国寺门前卖艺。“新中国成立前,祖父和父亲就是靠街头卖艺营生的,为了糊口,吃尽了苦头。”马春喜说,虽然五代习武,但直到她这一辈才真正有机会将中华武术发扬光大。

    1953年,马春喜参加第一届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竞赛大会(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前身),并获得金牌,就此正式走上了传承中华武术的道路。“我这一辈子就干武术这一件事,真是赶上了好时候,获得了太多的尊重,这是我街头卖艺的祖父和父亲梦寐以求的事情。”马春喜说。

    从70年前春节吃一顿饱饭就满足,到后来春节“忙并快乐着”的教练生涯,再到如今带领“民喜健身团”排练武术节目,参加正月十二在郑州举办的“中原大舞台”,马春喜的春节记忆见证着中国体育从无到有再到极大丰富的发展脉络。

    那些关于冬奥的“特殊记忆”

    从1980年开始,中国体育人的春节记忆里多了一重“冬奥概念”。

    众所周知,冬奥会向来在2月举行,时间恰好和中国的新春佳节重合。从1980年普莱西德湖冬奥会开始,中国代表团参加了11届冬奥会,其中有5届是在春节前开幕,最晚的一次也在元宵节(正月十五)之前。

    虽然这意味着运动员、教练员们要在异国他乡度过春节,但对冬季项目运动员、教练员来说,在国外过春节其实早已是家常便饭。参加过三届冬奥会、1998年长野冬奥会上为中国实现雪上项目奖牌“零的突破”的徐囡囡说:“我们那会国内比赛还比较少,基本都是参加国际比赛。”但是,每逢冬奥年都成为徐囡囡记忆中最有“年味”的年份。

    “一般如果年三十在冬奥会期间,在奥运代表团的驻地都会举行庆祝仪式,没有比赛任务的运动员们会聚在一起包包饺子,这也是我冬奥会期间最温暖的记忆。”徐囡囡说。

    事实上,对更多中国人而言,几乎每届冬奥会都能给新年增加更多“热闹”和“年味”,也平添无数特殊记忆。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在腊月二十九(2月12日)开幕,那届冬奥会也是中国代表团的高光时刻,申雪/赵宏博终于圆梦、周洋单骑闯关、王濛勇夺三金……一幕幕经典场景既成为中国体育史上永恒的画面,也着实让体育在新年里“风光”了一把。

     从观赛记忆到亲身经历

    还是2010年,那一年的春晚上,冯巩又一次提到了中国足球。那个记忆对所有足球人和球迷来说无疑是美妙的。腊月二十七(2月10日),中国男足在东亚足球锦标赛上3比0完胜韩国队,终结了32年逢韩不胜的尴尬纪录。

    故事还没有结束,大年初一(2月14日),中国队夺得了那届东亚足球锦标赛的冠军。这无疑是中国足球送给全国人民最棒的新年礼物。

    曾令无数体育迷在春节期间牵肠挂肚的,还有那些年纵横网坛的李娜。1月份举行的澳网时不时也会和春节“撞车”。2014年的李娜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她在腊月二十五(1月25日)直落两盘夺得澳网冠军。

    28岁的南京小伙李可说:“这些年来,春节期间能看到的体育赛事是越来越多了。不过我们更喜欢亲身参与体育活动,以前春节期间想找个球场都难,现在好了,各个场馆都开放,全民健身嘛,我们其实都算是体育人。”

    记者了解发现,今年春节,全国很多地方的公共体育场馆、健身房和体育设施都坚持向市民开放,在过年期间向人民群众提供体育设施服务,已经成了春节的常态。而就在年前,国家体育总局、文化和旅游部还联合发布了16条“2019春节黄金周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各省、市也大打体育旅游牌,成为群众春节好去处。

    (据新华社南京2月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