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聚焦新闻 > 正文

省地质局大院曾有深井,水冬暖夏凉 [潇湘晨报]

文章来源:[潇湘晨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3-03 06:42:57



 
地质局大院开发前的大门及仿苏建筑办公大楼。 ▶地质局机关大院后勤仓库开发后保留的150年“高龄”樟树。


 
 

    1952年,国家组建地质部,大区成立地质局,随后,重点省份成立“地质部驻省办事处”,开展大规模的矿产普查和地质勘探,为1953年开始的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服务。“地质部湖南省办事处”即后来的“湖南省地质局”,最初建在当时的南大十字路小林子冲附近,原来的办公楼和院落迄今尚在,就是现在芙蓉中路上的省国土资源规划院和省地质学会。 文、供图/郑寿山

 

    省地质局仿苏式办公大楼气派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至1963年,长沙市近郊识字岭以东子弹库一片荒地上,建起一幢仿苏式建筑——地质部湖南省地质局办公大楼,大楼中部是五层楼,对称的两翼各四层。那个年代,整个长沙市如此这般气派的仿苏式大楼,并不多。

 

    当年地质局大院选址子弹库,子弹库在新中国成立前曾是国民党的军火仓库,地名便由此而来,周边的区域满是乱葬岗子。地质局大院与先期建成的“中南地质局长沙子弟学校”(即后来的地质中学)毗邻,并利用占地面积大的有利条件,规划建起了颇具规模的后勤设备仓库。

 

    地质局大院占地一百四五十亩,除了办公大楼气派,还建有长沙市机关单位和企事业单位最早的4—5层成套宿舍。所谓成套宿舍就是后来被称为“二室一厅”“一室一厅”,带一厨一卫和阳台的居室。这些现在看起来属于极寻常甚至偏于低端的住房,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前,都还是令市民们倾慕与垂涎三尺的豪宅。当时市内一些到了婚配年龄的女孩子,大胆托付熟人打听地质局里面有没有未婚的男孩子。市内住房紧张,特别是老街旧巷的居民,两三代人蜗居一间十几平米的陋室,床与床之间拉上一块旧布帘、青年男女在楼梯下“三角形”空间架张竹铺子(竹板床)结婚圆房,并不是奇事。那些年不断有人给已经超级大龄的我介绍女友,但我最终还是选定地质系统的女孩琴瑟和鸣共度人生。

 

    利用地质专用设备挖了两口深井

 

    与地质局机关连通的局后勤设备仓库,面积约五十来亩,有两个进出口,一个在机关大院紧里面,一个经一条水泥通道直达人民路。仓库功能齐全,储存各种地质机械设备、仪器,还建有一个汽油库。由于此处的黄泥质地好,不含沙砾,黏性强,便成了靠卖黄泥为生的苦力挖取黄泥制作藕煤的首选之地。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长沙液化气天然气还没有普及性地进入寻常百姓家,尤其是居住在老街旧巷的市民,依然用藕煤来做日常生活煮饭炒菜烧水的燃料,而煤必须要掺入一定比例的黄泥来黏合、助燃。

 

    后勤仓库里面树木繁茂,芳草萋萋,天上的飞鸟、地上的松鼠、小山包、隧道、方塘……构成令人啧叹的自然景观。

 

    改革开放后,国家对地质工作进行战略性调整,部分空置的库房被省五交化公司租用做仓库,用来存放电扇、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各种家电在那时都是炙手可热的紧俏货,不是想买就能买到的,而大院内的职工就成了“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幸运者。记得我先是买了一台钻石牌座式电风扇,后来买了一台白云牌电冰箱。

 

    大院内一前一后还有两口深井,都是单位上利用自己地质技术优势及专用设备挖掘而成的。井水由深井泵抽出,并入院子里的市自来水管道,可以自行切换供水。井水冬暖夏凉,在还没有家用冰箱的年月,盛夏大家就用透心凉的井水冰西瓜,而最为难得的是在严寒的冬日,整个机关大院直接供应井水,家家户户用那微微暖手的井水洗菜洗衣,真是一种非凡的享受。我小时住在旧街小巷时,每到冬天双手就生冻疮,红肿疼痛溃烂,自从住进机关大院,再也不生冻疮了。

 

    深井水还富含多种人体有益的矿物质与微量元素,可供直接饮用,大院里职工、家属得天独厚地享用着物美价廉直接入户的“矿泉水”。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虽然各种品牌纯净水、矿泉水、直饮水争相供应市场,但大院里的人们仍不愿舍弃自己多年的习惯,直到“地质家园”一期和二期的开发,填埋了两口深井。

    

    地质局食堂的杂烩量足味美

 

    地质局食堂办得非常好,曾连续多年获得“省直机关先进食堂”的荣誉称号。这不光是食堂午餐晚餐菜品丰富,早餐有馒头花卷包子,下午供应面包水饺,而是食堂的杂烩最使人叫绝。逢年过节的杂烩是食堂必不可少的主打菜肴,杂烩的汤底是用猪腿骨熬出油亮的乳色浓汤,起锅前放入瘦肉片、鱿鱼须、炸好煮发的肉皮,稍煮,再撒进蛋皮和大葱段,接着舀起一大瓢“汤底”,冲入煮好的肉片、鱿鱼须、肉皮,蒸熟的肉蛋卷、肉丸、黄雀肉(亦称滑肉)中,量足味美的杂烩就做好了,端回家足以让一家老小吃得乐开怀。因为杂烩制作精细讲究,味美且实惠,引得地质局大院附近一些居民也前来购买,有几次弄得大院内的职工买不到。

 

    除此之外还有红烧肘子、梅菜扣肉、五圆蒸鸡、红烧牛羊肉,以至于机关大院的住户自己家里都不做荤菜。每逢年节开卖之前两三个小时就有很多人在六个窗口外排上长队。过年过节食堂的这些菜肴带有福利性质,之后就改成先行到机关行政事务处购票预定。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原来的食堂停办了。但原先食堂每年几大节日制作的杂烩,让我无法从心底挥去。杂烩系中华传统美肴,也是湖湘菜系里的经典名品,然而这十多年间,无论是地道的特色湘菜馆,还是顶级宾馆高级酒家,我吃过他们制作的杂烩都比地质局机关食堂的杂烩逊色多了。

 

    地质局机关大院自2003年至2014年十年间的开发,建起了“地质家园”“鸿景雅苑”小区以及临街的“人民公馆”和目前整条人民路上最高的建筑“嘉熙中心”。如今,我居住“地质家园”,享受着舒适方便的中央空调中央热水,但幸福与惬意之中总依恋着原来的地质局机关大院——那鸟鸣虫唧的后勤仓库、冬暖夏凉的深井矿泉水、仿造苏式的办公大楼。

    

    征文 你与长沙老街的故事

 

    我们生活在不同的街巷里,那里有最城市的味道,也有最市井的生活。

 

    那里的人,那里的物,那里的气息是什么样子?它和你又有着什么样的故事?

 

    无论是长沙老街小巷的地名探究、风物变迁,或者街巷鲜活人物写照,只要是你与老街小巷的故事,又挨得上地理的边,都请热情地用文字告诉湖湘地理君吧。关于美食往事的征文也在继续。我们欢迎你的来稿,我们择优刊发(如果真的太优秀,我们会为你设专栏连载),我们也会给一点稿费,意思一下。

 

    如果你觉得自己的文章够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