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时报记者 张傲 随着“大美青海”的宣传越来越深入人心,我省旖旎的青山绿水和浓郁的民俗风情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个人探险游客和科考人员也逐年增加,但这些人员大多缺乏高原探险特别是高原紧急自救的能力,增加了失联、失踪、被困甚至死亡的巨大风险。 然而,目前用于灾难后搜救的生命探测仪等高科技设备,对工作环境要求较高,且只能搜救幸存者。而经过严格训练的搜救犬,在各种灾难救援现场通过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灵敏的嗅觉、非凡的听觉、敏锐的视觉等特点,可以捕捉空气中弥漫的人体散发的一些细微气味并引导训导员接近,而且能判定是否是幸存者,还是遇难者,发挥着人类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平原地区的搜救队员、搜救犬对我省特殊的高原气候条件存在不适应的情况。玉树地震救灾期间,前来增援的外省搜救犬因为不适应我省独特的高原气候条件,出现头晕、恶心、呼吸困难等高山缺氧症状,搜救犬也因高海拔缺氧产生精神抑制,搜索能力下降。因此,发展我省的高原应急救援搜救犬队伍建设,对于应对今后有可能出现的地震、雪崩等灾后搜救,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民革青海省委员会将加强高原应急救援搜救犬队伍建设的提案提交到了今年的省两会上。 据介绍,组建于2008年的海东消防支队搜救犬分队先后参与大型活动保卫任务13次,抢险救援3次,营救被困人员33人,准确定位和搜救出遇难者遗体28具,出色完成各项救灾救援任务。在2015年10月全国公安消防部队第三届搜救犬技术比武竞赛中夺得单犬服从科目并列第1名、箱体搜救科目第6名、血迹搜索科目第16名的好成绩。然而,我省大多数地区高寒缺氧,自然环境条件差的省情对应急救援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救援犬队伍做为应急救援装备中的不可缺少的搜索力量,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成立晚、起点低,经费和硬件设施相比内地有较大差距,青海搜救犬队伍建设还远远不能满足新时代高原救灾需求。 民革青海省委在提案中指出,应当把高原应急救援搜救犬队伍建设列入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内容,提上议事日程,落实编制,健全体制。进一步加大对犬舍、训练场地、救援装备和器材等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强化搜救队伍的人员和技术保障。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搜救犬队伍建设,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加强应急救援工作 |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