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聚焦新闻 > 正文

千家万户尽享教育改革红利(海东时报)

文章来源:(海东时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3-17 05:46:45

▲平安区第二完全小学
特色教学活动
幼儿园孩子们正在上课
海东市第二中学高三学生复习备考
挂牌现场

□时报记者 张娜 摄影报道

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一直是中国教育改革中十分重要和关键的内容。由于教育本身的特殊性,管理体制的改革往往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教育中其他领域的改革,而教育改革和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各种问题,也都与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去年以来,海东市各级党委、政府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推动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改革创新 注入发展新动力

海东市是全省的人口大市,也是全省的教育大市。从古至今,这个地处河湟流域、河湟文明重要发祥地的城市,为全省乃至全国培养和输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和干部。近年来,海东市教育事业投入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攀升、教育教学管理不断规范、职教高教事业不断壮大、各项教育指标不断提升,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呈现出健康稳步发展的态势。但是,“海东的教育事业发展还处于低水平、低层次的发展阶段,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显的严峻形势”,教育发展空间潜力巨大仍然是一个现实问题。

民有所呼,必有所应。面对新时代的要求,海东市直面存在的问题,将发展教育的举措锁定在改革上,“向改革要动力,向改革要活力”,科学、稳步实施着教育改革的各项工作。

2018年5月23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委书记鸟成云批示:“市委市政府对乐都、平安两区高中、中职、特殊教育学校进行调整、整合,将对优化海东市教育布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教育保障能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教育强市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当日举行的海东市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动员会上,海东公布了《海东市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拉开了海东市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序幕。改革方案中明确将乐都区第一中学、乐都区一中分校、乐都区高级实验中学和平安区第一高级中学整体上划至市级教育部门管理。乐都区第一中学更名为海东市第一中学,平安区第一高级中学更名为海东市第二中学,乐都区第一中学分校更名为海东市第三中学,乐都区高级实验中学更名为海东市第四中学。新成立海东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海东市特殊教育学校。将互助县管理的高铁新区学校和市教育局管理的市直机关幼儿园整建制划归平安区管理。新建的海东市朝阳中学整体划归乐都区管理。

据海东市教育局办公室主任赵力遥介绍,改革后,海东将依托市级财力、人才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强化市级教育部门对高中教育的管理和投入,实现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将打造以高等职业教育为龙头,中等职业教育为基础,中高职一体衔接,带动海东市中等职业教育整体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将完善特殊教育融合发展机制,加大师资、设施设备投入力度,切实提升城市特殊教育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将强化区级教育部门对初中以下教育的管理和投入,振兴海东基础教育。

教育红利 惠及千家万户

教育事关每个孩子的前途命运,事关千家万户的幸福,事关国家民族的未来。每一次的教育改革都是社会所关心的热点。海东实施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海东教育再现昔日辉煌,让更多教育红利惠及千家万户。

“只要办好教育,把学生培养成才,让更多的教育红利惠及千家万户,我们这些教育人就心满意足了!”乐都特校教师祁文举说,这些孩子就像自己的儿女一样。党和政府如此重视特殊教育,孩子们就能得到更多实惠和更好的教育环境。

海东市第二中学教师张得英说,这次改革是海东教育史上的大好事,将有效推进海东市基础教育和高中教育高层次发展,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成长,激活校长、教师交流机制,提升教科研质量,教育体制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

据了解,去年7月11日,市直属学校已全面完成挂牌工作,7月底制定印发了《海东市2018年市直普通高中学校招生入学工作方案》,下达了市直高中高一年级新生招生计划,直属各高中学校严格按招生方案完成新生招生入学工作,教育教学秩序井然。目前,市属学校资产移交工作已全部完成。各相关学校(含幼儿园)的经费从2019年起按照隶属关系执行市级财政预算,以上改革任务现已全部完成。改革后,市管4所高中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所需经费列入市级财政预算,4所高中学校实行免费教育全覆盖,所需资金由市级财政承担。四所高中上划后,将全面实行高中免费教育,这意味着海东市范围内,只要就读这四所高中的学生均可以享受这一政策。“四所高中实行免费教育,是两区群众最大的红利。”家住平安区的李先生说。

整合资源 凝聚发力基础

统筹招生、培养、就业各环节,破解职业教育发展难题,全面推进职业教育提升计划,深化产教融合改革,实现产教协同育人……

去年以来,海东市探索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明确校企双方的职责与分工,推进校企紧密合作、协同育人。规范中职学校招生录取和企业用工程序,签订学生与企业、学校与企业两份合同,明确各方权益及学徒在岗培养的具体岗位、教学内容、权益保障等。完善人才培养制度和标准,按照“合作共赢、职责共担”原则,校企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订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师傅标准、质量监控标准及相应实施方案。建设校企互聘共用的教师队伍,建立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双向挂职锻炼、联合技术研发、专业建设的激励制度和考核奖惩政策。

此次改革中将乐都、平安两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合并成立海东市职业技术学校,并由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代管。将两区特殊教育学校合并成立海东市特殊教育学校。赵力遥表示,改革后,对中职学校来讲,将很好地破解两所中职专业重复、资源紧缺等问题,有利于海东市统筹整合资源,依托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力量,带动辐射海东市中等职业教育整体向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展。对特校而言,将进一步完善特殊教育融合发展机制,借助市级残疾人康复中心,争取更多的省级支持项目,加大师资、设施设备的投入力度,通过随班就读、特殊教育、送教上门等方式,切实提升特殊教育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

行稳致远 系列改革持续发力

教育发展,教师是关键。去年以来,海东市制定了《海东市中小学校(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过渡认定实施方案》,有效解决了教师资格国家统一考试后,我市部分中小学校(职业学校)教师任教学段与教师资格不相适用的问题。

2019年,海东市将坚持以教师发展为核心,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良好氛围。今年我市将出台《海东市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办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落实“十个严禁”,努力培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市、县区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建立教师学历提升学费奖补激励机制,在职中小学教师提升学历按专科、本科、研究生不同层次分别给予一次性资金奖励;建立健全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名师、名校长培养机制,每年划拨名师名校长培养专项经费;制定校长职级收入分配办法,实行中小学校长职级津贴制度;提高班主任津贴,落实中层管理人员超工作量补贴和教师超课时津贴;每年分批选派从教多年的乡村优秀教师到内地进行培训疗养。通过以上措施,增强教师的职业吸引力,让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在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引领下,海东市的教育事业必将从改革中发力,从改革中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