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晋祠博物馆楹联中的廉政文化

文章来源:
字体:
发布时间:2022-11-18 17:23:21

古语:"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则吏不敢慢,公则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自古以来,廉洁都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传承至今。

在山西历史长河中,有五千年文明积淀而成的悠久文化,这些文化锻铸了历代山西名将贤相、清官廉吏。致使山西历史上的廉政文化生生不息,廉政名人层出不穷,唐代著名宰相狄仁杰、宋代著名宰相司马光、两袖清风于谦、清朝康熙年间的于成龙,都勤勉务实、清正廉洁。

晋祠博物馆是山西历史文化长河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里有古代建筑,有碑刻泥塑,有匾额楹联;这里是各种建筑艺术的聚集地,是历史文化的综合载体,是一部流动的历史;这里记载着晋祠的悠久与辉煌,承载着先贤的故事与希望,传承着优秀的文化与品德。晋祠博物馆作为各种文化的汇集地,廉政文化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人共乐千秋节;乐不可无,乐不可极,乐事还同万众心。

这副对联是同乐亭的楹联,同乐亭是晋祠中“亭榭第一”,位于胜瀛楼西南。据民国《晋祠志》卷三《亭榭》载,同乐亭最初叫养蒙精舍,为道家所居。后杨二酉作《同乐亭记》,把此亭比作兰亭和醉翁亭,今为傅山纪念馆。

同乐亭楹联是太原人刘大鹏所撰,按此楹联落款,该联作于“丙午岁夏四月乙卯”,即1906年。刘大鹏(1857—1942),字友凤,号卧虎山人。晋源赤桥村人,清光绪二十年(1894)举人。但他怀才不遇,始终未入仕途,隐居于乡里躬耕农事,目睹民间百姓生活之疾苦,对专制政府的腐败和贪官污吏不满。此外他还从事著述对于乡梓文物古迹,尤为关注。在有生之年,踏遍晋祠一带山川寺院,寻幽访古、抄碑录碣,又博览典籍文献,采集故老传闻,编纂有《晋祠志》《晋水志》《汾水河渠志》《柳子峪志》《明仙峪志》等箸作。

上联“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原谓乐声相和,后比喻志趣相同者互相响应。“千秋”形容岁月长久。“千秋节”,始于唐玄宗,为皇帝的诞辰(玄宗生于八月初五)。《唐会要·节日》记载:“开元十七年八月五日,左丞相源乾曜右丞相张说等,上表请以是日为千秋节。”宋代赵彦卫说:“明皇始置千秋节,自是列帝或置或不置。”白居易《策林一》有“乐人之乐,人亦乐其乐”,上联末句即化用此语为“同人共乐千秋节”,表示千秋万代同人共乐。整个上联意谓志趣相同或气质相类的人,应互相理解,精诚团结,求同存异,与天下人同乐。

下联的“乐”,指快乐,欢乐。乐为长寿之源,故“乐不可无”,但又“乐不可极”,即喜乐、享乐不可过度。《礼记 曲礼上》:“志不可满,乐不可极”,后指做事不可超出一定的限度。苏辙说得好:“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南朝宋范晔说:“有德之君,以所乐乐人;无德之君,以所乐乐身。乐人者其乐长,乐身者不久而亡。”下联即化用此语,意思是说,乐既不可无,也不可极,而且要把自己的欢乐与万众的欢乐联系起来。因为人的快乐,独乐不若众乐,只有能分享别人快乐,且以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才是最快乐的人。

刘大鹏在创作这副对联的时候指出:“夫乐贵乎同,而不贵乎独。孟子见齐宣王,屡言与民同乐,良以与民同乐,则民聚;不与民同乐,则民散。上官往来旅宿斯亭,顾名思义,亦当作与民同乐之想矣。”(民国《晋祠志》卷三《亭榭》)。自是独乐不若众乐。同时李总理也指出‘乐事还同万众心’,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让人民共享改革成果。

晋祠同乐亭这副对联(“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人共乐千秋节;乐不可无,乐不可极,乐事还同万众心。”)与河南内乡县衙对联(“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可谓中华联语文化史上的双璧,既为文坛佳话,又是继承传统,古为今用,进行群众路线教育、传播廉政文化的好教材。

晋祠,承载着历史的沧桑,造就了深厚的文化。它将继续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处珍贵的文化遗产。晋祠博物馆坚持共创共建共享,让清廉成为新时代太原风尚。从历史人物的优秀传承和太原历史遗存、文物古迹中,挖掘廉洁思想,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赓续清和文化血脉,促使廉洁文化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