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长沙讯 人才是现代社会竞争与发展的重要生产力,近年来我省相继出台了系列高层次人才引培政策,实施了中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杰青、湖湘青年英才、百人、芙蓉学者等计划,为吸引和稳定高端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本次省两会上,湖南省政协委员杨丽建议,对我省高端青年人才职称、待遇和生活保障方面给予特别倾斜。
杨丽认为,在北有武汉、南有广东的夹击下,湖南在今后的高端青年人才引进和稳定有可能面临困难。以广东作为比较,其省属高校青年千人、青年长江、青年拔尖、国家优青等四青人才本就远高于我省,同时还“抢”走不少我省本就不多的高端青年人才。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深圳、广州等是大城市,创新环境非常强,研究条件如高精尖仪器设备远好于我省。投入经费总量与比例高。如深圳GDP(总量)远高于湖南的情况下,其研发投入经费高于GDP的5.0%。此外,像广东等地人才政策活,待遇高,生活保障优惠等,对青年人才吸引力也比较大。
杨丽建议,我省对高端青年人才的数量、质量、贡献、政策、职称、条件、待遇和保障方面,与其他省份如广东进行详细比较分析,及时提出改进措施。全面开通高端青年人才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对各单位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全面开通绿色通道,不设置年限等不显示业绩贡献的指标,或者全面下放职称评审权限,各单位依据自身定位与发展需求来制定评审条件。统一同一批次人才的待遇与工作条件。考虑自主培养成本,建议各层次人才引进时可以提升安家费、科研启动费、实验条件,但在工作与生活待遇方面,建议引进和自主培养的人才一致。
同时,制定高端人才子女就读、医疗保障等政策。解决子女就读问题是非省会城市高端人才极为关注的问题,建议对全省国家级人才实行子女自主择校(小初高)政策。同时,对各类人才设置医疗保障,如预约制体检、优先就医等;在省内打通地域差异,免除异地就医、住院审批等制度。这是稳定人才极为有利的措施,在黑龙江等省份已广泛实施。
本报记者李柯夫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